一、合同陷阱
1、在流程中動手腳,主要是暗改了合同中建筑企業(yè)的資質,裝修工藝流程,用料提供,施工期限,驗收和質量保證等。
簽定合同時一定要跟商家明確約定與工程相關的各種信息與細節(jié)。比如品牌及產地、采用什么板材、厚度是多少、環(huán)保級別、計價方式和價款、工期時限以及違約責任等。
2、規(guī)范檢查,相比較暗改合同的內容,規(guī)范檢查則比較簡單一些,一般的裝修合同款都是有一個規(guī)范的,你可以找一些專門裝修的人看看,業(yè)內人和業(yè)外人看不同的合同,真假一眼便知,合同的規(guī)范有問題有很多,主要包括,流程、簽字、法律效益等等,如果有心的話,去專門網(wǎng)上查查這家公司老底,是不是皮包公司一眼就知道。
二、材料問題
如果說合同是裝修前弄的,那么材料問題是裝修時候需要知道的,而裝修材料的好壞關系到家人的健康和家居的壽命,這點是我們不能夠遺漏的。
一般來說,那種有營業(yè)執(zhí)照的黑心公司,坑就是坑在價格上,或許會在整體材料錢上,提升5-10%的“人工費”抽成,那么如果裝修材料需要花10萬的話,那么它在其中抽了接近1萬塊錢,這么一想,也不是小數(shù)目。
而最坑的就是無良的黑心公司,仗著客戶不懂材料內情,用假材料、劣質材料冒充之,這對于日常的生活中來說,無疑是一種暗毒,這種材料上下手腳,最常見就是在高甲醛的墻壁漆,用來替代環(huán)保漆,劣質的刨花木,替代實木板,等等。所以裝修上,最好留個心眼,找專業(yè)人士看看。
三、捆綁消費
這捆綁服務是最令惡心的,就和銷售騙局一樣,合同上基本是不會告訴你目的的,但是在裝修的差不多之后,它就義正言辭的和業(yè)主們傳導一些捆綁式服務,需要業(yè)主們掏腰包。
有的就是捆綁銷售一些家用電器,最常見的就是凈水器或者空氣凈化器這種市民們不長常知道的電器,說和XX品牌合作,往往以大的“國民”品牌,再以相對“便宜”價買給你。受到捆綁消費的市民其實很多,但是大多都沒發(fā)覺,有的甚至誤以為是裝修公司好心“送的”。這類各種套路圈錢的形式,往往對于現(xiàn)在房屋銷售來說,是比較常見的,遇到這種捆綁式消費,千萬不能上當。